津滨网讯(记者赵伟王诗妍通讯员李子健摄影报道)8月5日,汉沽街道田华里社区热闹非凡,一场主题为“点翠未来青约工坊”的非遗体验课让孩子们过足了“传统手艺瘾”。没有真正的翠鸟羽毛,却有五彩斑斓的仿制材料;不见复杂艰深的工艺,只留欢声笑语中的文化传承。这场活动,让社区青少年亲手“复活”千年点翠技艺,更在心里种下了爱护自然、珍视非遗的种子。
非遗小课堂:智慧传承责任担当
“点翠不是‘点菜’,是古代首饰上的‘高定’工艺!”团委青少年事务社工张晓的幽默讲解,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。通过图片和短视频,孩子们了解到这项始于汉代的“国宝级”手艺——用翠鸟羽毛镶嵌出的首饰曾惊艳千年,但如今已成为需要保护的“非遗”。
“小鸟的羽毛再美,也不能伤害它们!”当听到传统点翠需取用翠鸟羽毛时,孩子们纷纷摇头。7岁的乐乐举起小手认真地说:“老师,我们可以用别的材料代替呀!”一堂课下来,孩子们不仅记住了点翠的历史,更懂得了“传承不等于照搬”,用环保材料创新非遗,才是真正的文化接力。
巧手工坊:半小时变身“小匠人”
活动现场,彩色仿羽毛、金属底托和小镊子取代了传统工具。在张晓的指导下,孩子们化身“非遗小匠人”:挑选心仪的颜色,小心翼翼用镊子粘贴,再轻轻按压定型……短短半小时,一枚枚迷你点翠发卡陆续“诞生”。9岁的萱萱捧着自己的蓝色发卡爱不释手,说道:“这是‘环保版’点翠,既美观漂亮,又不会伤害到小鸟!”
家庭小课堂:孩子当老师非遗进万家
活动结束后,孩子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。他们带着精心制作的作品回到家中,兴致勃勃地给爸爸妈妈当起了“非遗讲解员”:“古代点翠用的是真羽毛,而我们用的可是环保材料!”“妈妈,您瞧,这样既传承了文化,又保护了生态环境!”家长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:“孩子不仅学到了手艺,更明白了自身所肩负的责任,这样的活动实在是太有意义了!”
田华里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‘传薪坊’的宗旨,就是要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手中焕发生机与活力。用一场活动点燃孩子们的兴趣,用一件手作传递文化理念,这才是社区教育的初心。”如今,这些承载着文化记忆与环保理念的小小发卡,正成为田华里社区“五爱”教育最美的注脚——爱传统、爱自然、爱创造。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中,逐渐成长为更有担当的“文化小传人”。